堆叠长方体的最大高度

标签: 数组 动态规划 排序

难度: Hard

给你 n 个长方体 cuboids ,其中第 i 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表示为 cuboids[i] = [widthi, lengthi, heighti]下标从 0 开始)。请你从 cuboids 选出一个 子集 ,并将它们堆叠起来。

如果 widthi <= widthjlengthi <= lengthjheighti <= heightj ,你就可以将长方体 i 堆叠在长方体 j 上。你可以通过旋转把长方体的长宽高重新排列,以将它放在另一个长方体上。

返回 堆叠长方体 cuboids 可以得到的 最大高度

 

示例 1:

输入:cuboids = [[50,45,20],[95,37,53],[45,23,12]]
输出:190
解释:
第 1 个长方体放在底部,53x37 的一面朝下,高度为 95 。
第 0 个长方体放在中间,45x20 的一面朝下,高度为 50 。
第 2 个长方体放在上面,23x12 的一面朝下,高度为 45 。
总高度是 95 + 50 + 45 = 190 。

示例 2:

输入:cuboids = [[38,25,45],[76,35,3]]
输出:76
解释:
无法将任何长方体放在另一个上面。
选择第 1 个长方体然后旋转它,使 35x3 的一面朝下,其高度为 76 。

示例 3:

输入:cuboids = [[7,11,17],[7,17,11],[11,7,17],[11,17,7],[17,7,11],[17,11,7]]
输出:102
解释:
重新排列长方体后,可以看到所有长方体的尺寸都相同。
你可以把 11x7 的一面朝下,这样它们的高度就是 17 。
堆叠长方体的最大高度为 6 * 17 = 102 。

 

提示:

  • n == cuboids.length
  • 1 <= n <= 100
  • 1 <= widthi, lengthi, heighti <= 100

Submission

运行时间: 31 ms

内存: 16.1 MB

class Solution:
    def maxHeight(self, cuboids: List[List[int]]) -> int:
        for c in cuboids:  # 宽长高递增排序
            c.sort()
        cuboids.sort()  # 盒子排序

        f = [0] * len(cuboids)

        for i, (_, l2, h2) in enumerate(cuboids):
            for j, (_, l1, h1) in enumerate(cuboids[:i]):
                if l1 <= l2 and h1 <= h2:  # 排序后,w1 <= w2 恒成立
                    f[i] = max(f[i], f[j])  # cuboids[j] 可以堆在 cuboids[i] 上
            f[i] += h2

        return max(f)

Explain

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动态规划解决。首先,我们需要处理每个长方体,让它的三个维度按照非降序排序,这样对于每个长方体,我们总是可以确保宽度是最小的,长度是中等的,高度是最大的。接着,我们对整个长方体数组进行排序,这样我们可以基于宽度和长度的非降序来处理它们。在动态规划数组 `f` 中,`f[i]` 表示以第 `i` 个长方体为顶部的最大堆叠高度。对于每个长方体 `i`,我们会遍历在它之前的所有长方体 `j`,检查是否可以将 `j` 堆叠在 `i` 上。这是基于比较长度和高度,因为宽度已经通过排序保证了。如果可以堆叠,我们就更新 `f[i]` 为 `f[j] + height of i` 中的最大值。最后,我们的答案是 `f` 中的最大值,即所有可能的堆叠配置中的最大高度。

时间复杂度: O(n^2)

空间复杂度: O(n)

class Solution:
    def maxHeight(self, cuboids: List[List[int]]) -> int:
        for c in cuboids:  # 对每个长方体的尺寸进行排序,确保宽度<=长度<=高度
            c.sort()
        cuboids.sort()  # 对所有长方体整体排序,基于宽度和长度

        f = [0] * len(cuboids)  # 动态规划数组,f[i]表示以cuboids[i]为顶部的最大堆叠高度

        for i, (_, l2, h2) in enumerate(cuboids):  # 遍历每个长方体i
            for j, (_, l1, h1) in enumerate(cuboids[:i]):  # 检查所有在i之前的长方体j
                if l1 <= l2 and h1 <= h2:  # 如果长方体j可以放在长方体i上
                    f[i] = max(f[i], f[j] + h2)  # 更新堆叠高度
        return max(f)  # 返回最大的堆叠高度

Explore

对每个长方体的尺寸进行非降序排序(即确保宽度<=长度<=高度),是为了简化后续的堆叠长方体的逻辑。这样排序后,对于每个长方体,我们总是确保在堆叠时,可以按照固定的维度顺序(宽度、长度、高度)进行比较和堆叠。这种排序方式还保证了在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堆叠可能性时,我们只需要比较长度和高度,因为宽度已经通过排序保证了适当的顺序。

在进行所有长方体的整体排序时,排序依据是首先基于宽度,然后是长度。这种排序方式确保了在动态规划过程中,遍历当前长方体 `i` 时,可以直接通过比较长度和高度来判断之前的长方体 `j` 是否可以堆叠在 `i` 上,而无需再次考虑宽度,因为宽度已经通过排序保证了非降序。这样的排序方式有助于简化堆叠条件的判断,提高算法的效率。

动态规划数组 `f[i]` 表示以第 `i` 个长方体为顶部的最大堆叠高度。在更新 `f[i]` 时,`f[i] = max(f[i], f[j] + h2)` 的逻辑是为了确保 `f[i]` 可以从所有可能的 `j` (即可以堆叠在 `i` 上的长方体) 中获得最大的堆叠高度。这里的 `h2` 是当前考虑的长方体 `i` 的高度。所以,`f[j] + h2` 表示如果将长方体 `i` 堆叠在长方体 `j` 上,得到的新的堆叠高度。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可以保证每个 `f[i]` 都是基于前面所有可能的堆叠配置的最大高度。